武汉轨道交通19号线5标段(花山河站至光谷五路站)区间全长6.2km,是武汉地铁在建和已建成最长地下区间工程。11月18日,伴随着最后一个雷管成功起爆,长达2.6km的矿山段区间,在历时20个月的施工后,顺利贯通!
▲11月18日,武汉地铁19号线长达2.6公里的矿山段区间顺利贯通
整个区间因距离长采用了矿山、盾构、明挖三种工法施工;为确保隧道开挖安全,汉阳市政先后组织15次专家咨询、会议评审,对各类施工方案问诊把脉,在隧道开挖阶段组织设计、勘察单位20余次查勘现场,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支护参数,充分利用超前地质预报、监控量测等信息化施工手段,预报预测地层和成型隧道情况,根据分析结果指导现场施工。
二衬施工阶段,建设团队通过调研,引进高铁隧道建设中,施工缝处理使用的一种新型堵头技术,提高了二衬钢筋间排距控制精度和止水带安装质量,有效降低了后期隧道渗漏水质量隐患。同时,通过样板引路,初支施工阶段现场制作了等比例样板件,标识清楚矿山隧道初期支护涉及的格栅钢架、小导管、砂浆锚杆、钢筋网片等各项工艺参数,对照实物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,确保施工质量、控制细节一目了然。
针对区间隧道穿越灰岩时,可能遇到溶洞及发育有溶沟溶槽的岩溶化灰岩问题,项目部积极调研周边地质环境,反复模拟、推演;以洞内处理为主,辅以洞外处理的方式,形成闭合环节过程控制,最终顺利完成区间穿越岩溶的工作。
隧道3号竖井毗邻多个重要建构筑物,针对爆破振动影响要求严格的区段开挖,采取减少单循环爆破进尺及单次爆破的炸药用量,控制爆破振动,提高地表沉降监测频率等一系列控制措施,将振动影响和不均匀沉降控制在最小范围,为区间贯通创造了有力条件。
区间隧道穿越大长山及石门山时,遇到中风化含炭泥质硅质岩夹炭质灰岩、弱胶结炭质泥岩,对施工造成极大的安全威胁。项目部提前筹划,全面摸排隧道地质地形地貌,大力推行信息化技术,实时掌握地表及周边建筑的沉降监控量测数据;及时对支护参数、施工时序、施工工法等进行总结,为后续施工提供技术参考,有效保障隧道顺利贯通。
区间隧道穿越2号竖井-3号竖井时遇到泄洪渠,为确保施工实施安全,项目部在下穿施工期间,对于隧道上部的泄洪渠采取扩挖加固处理,同时考虑到泄洪渠下方土体长期浸泡、爆破开挖等因素的影响,对下穿泄洪渠15m范围内隧道采取加强隧道施工支护措施,最终在项目部地面扩挖加固与洞内管棚加固的双重保护下,使得隧道顺利穿越泄洪渠保证了工程顺利推进。
武汉地铁19号线全长约23.2km,共设车站7座,全为地下站。经过洪山区、青山区、东湖风景区、东湖高新区4个区,建成通车后将有力提高武汉站、空港枢纽集散能力,加强光谷及沿线地区的交通可达性,提升东湖高新示范区轨道网的联通性,构建城市东部轨道网快速通道。
注:部分素材来源于长江日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