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自由是自己给予的”,“在妥协中我看到自我沧桑,但最终我还是选择自我原谅”,“我分明感觉到自我纠结和害怕”,“我是爱我的梦的”,这是友人给我信中的几句话。
在自由的河床上,我坚信我们依旧能端详地审视这一切。有的人应该是偏爱忧郁的,这并不是说,相对而言,夹杂这类情绪的人生经历更多。我想也许忧郁,更容易让我们相信我们所体验的是全部的真实。至少忧郁所带来的真实感,比其他情绪状态显得更为强烈。往往我们似乎很乐意沉溺在忧郁的沼泽中。
人为什么会这样,我想有一种积极的解释是:我们热衷忧郁后面的“否定”,人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完全理性。人在不停地构建,也在不停否定(至少有一种怀疑),这就是我们一直正在经历的自我劝服、自我原谅、自我接纳的过程。这是有意义的,她暗示着我们并不是自己的旁观者,我们在寻求一种改变,一种内心宁静,为躁动寻找解决途径。但这并不是意味着这种否定情绪,可以一直成为一种状态,让我们深陷其中。这种情绪应当成一种内驱力,这才是她深层次的意义。如此忧郁才能结出真正现实的花。
而另一个让我思考的问题是:在不断的否定过程中,在自我接纳的过程中,人对自己是否会有一种恐惧。这种恐惧源于我们正一步一步接近真实的内心,我们像监视器或者镜子一样,将自己完全暴露在自己面前,在为行为寻找动机的时候,我们也许会看到自己人性中非常阴暗的一面。
我并不是渲染一种悲观,郁结气氛,我也不是神经质。而是我坚信,人在这种恐俱面前我们比想像的更为强大。在真实面前,对爱,对于人性中那些美好,我从不怀疑他们具体的真实。我感恩我们所体验到的幸福。正是因为我们能觉察到哪些隐藏在暗处阴冷的鬼魅,所以我愈加珍惜我们所经历的美好和心中的天使之声,明白他们对我意义,也让我更好的理解出现在我们周遭“真实完整”的人。
我很喜欢一位演讲者说过的话,我们要有勇气面对真实的自己和真实的其他人。也许他想表达的是我们要有勇气接纳,一个现实的自己有着缺陷、不足,另一面并存的自己。“学会自我原谅”,多么令人深思地话语,我快被这句话感动了,人如果说在不停地向现实妥协,而一直坚守自己的信仰,我更愿理解成,人的妥协是一步一步接近真实,而具有现实意义的自己。这样的自己不会一直沉溺在追忆中,沉溺在没有土壤的梦中。她才能真正改变,才能有真正的担当,为其他人的幸福尽现实力量。原谅自己的意义便成了,告诉自己我们是一个具体而现实的人,并不是主宰一切的上帝。
人,应当成为一个真实、具体、完整的人,一个爱梦的人。
钟鑫市政 孙洲云 文